红网时刻新闻11月26日讯(通讯员 张磊磊)2025年7月,带着职场新人的求知渴望与守护道路的责任感,陈浩正式加入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常德分公司,成为官庄管理所路产养护岗位上的一名新兵。四个月光阴转瞬即逝,从初识“预防性养护”“清单计量规则”等专业术语时的手足无措,到今天手持巡查工具奔走在辖区路面的笃定身影,这段时光陈浩体悟到:路产养护绝非简单的“补坑修缝”,而是一项需要用严谨丈量责任、以专业守护万千司乘平安的系统工程。

规范筑基:从“门外汉”到初窥门径
入职初期的核心挑战,是快速实现角色“适配”——从行业“门外汉”逐步贴近路产养护工作的内核。接过前辈递来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办法》,以及厚厚的施工图纸和病害台账等,手中那份沉甸甸的重量,无声地诉说着专业的严谨。“预防性养护、小修、中修、清单计量规则”……这些陌生的术语如同高速公路入口密集的路标,令陈浩一时难以找到清晰的工作入口。
最初的日子里,陈浩的角色更像是跟随学习的“辅助者”。在前辈带领下,一寸寸地熟悉官庄辖区蜿蜒的道路与矗立的桥梁,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每一处养护重点区域;在办公桌前,埋头整理巡查档案、核对病害信息,将庞杂的数据梳理成清晰的台账。当听到同事们围绕“三保三大一创”专项行动方案展开深入讨论,精准剖析施工难点与养护核心时,陈浩心头总不免涌起一丝“悬浮感”——仿佛高速路上临时布设的安全锥桶,虽立在工作现场,却未能全然融入养护运转的完整链条。

真正的转机悄然降临在公司季度考核的筹备阶段。管理所专门召开复盘会议,所长特意带着陈浩这名新成员踏上重点路段,言传身教辨识路面细微裂缝,检查护栏螺栓是否松动。“干养护,守规范是底线,积经验是阶梯,任何细节都不能疏忽。”所长一边指着边沟里的落叶,强调雨季前清淤防堵的紧迫性,一边语重心长地叮嘱:“要主动向身边同事求教,不仅学使用工具、看图纸的技能,更要学到那种‘把路当自家事’的责任心。”这句朴实的话语,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这份使命价值的大门。
深耕成长:在火热一线锻造真本领
八月底的湘北,热浪翻涌。当G56杭瑞高速常吉段至怀化段的官庄辖区关键路面中修养护施工全面启动时,陈浩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火热的养护现场。置身作业区边缘,巨大的铣刨机轰鸣着剥离破损的旧路面层;紧随其后的沥青摊铺机将滚烫的新料均匀铺设;同步碎石封层车高效穿梭,为路面覆盖上细密的保护层,每一步工艺都精准推进。身处震耳的交响之中,他穿梭于机械之间,仔细比对施工方案与现实进度,紧盯工程质量,一丝不苟地记录着现场复杂的计量数据,这是理论规范与复杂现实的无缝衔接。
施工前,陈浩反复研读图纸上的每一个桩号、每一处铣刨范围,《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关于中修施工的标准条文更是烂熟于心。施工现场,卷尺成了最可靠的伙伴,每一次对铣刨宽度与厚度的测量,都伴随着与设计图纸的即时核对。“哪怕只差一厘米,也绝不能让不合格的工程通车!”现场老师傅斩钉截铁的话语,让陈浩明白:“质量关” 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测量、每一次检查里的较真。
数据的“重量”——精细化步巡是另一项无声的关键战役。每天跟着前辈开展精细化步巡,一寸寸检视着道路的“毛细血管”——护栏是否有变形、锈蚀,构件是否缺失;防抛网、防眩板是否完整无缺。每一个发现的问题,都被迅速转化为标准化的数据记录:“桩号+问题类型+破损程度”,清晰而严谨。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被带回办公室,迅速整理成详实的整改台账,成为精准下达给工区的维修指令。
这段高速时光如同熔炉,迅速褪去了陈浩身上的学生青涩,沉淀下一份“高速人”特有的笃定与担当。烈日炙烤下晒得黝黑的皮肤,是陈浩在蜿蜒道路上化身“道路医生”的印记,用专业仪器为每一寸路面“问诊把脉”,精准探测隐患,力求延长道路服役寿命;风雨无阻地巡查中湿透的衣衫,见证着陈浩作为“安全哨兵”的执着,日复一日排除险情,只为筑牢万千司乘平安出行的防线;而深夜办公室亮起的台灯,则映照着陈浩更深层的领悟——畅通的道路是区域发展的血脉,他们守护的,正是物流运转、经济腾飞的“基石”。每一滴汗水,都在无声地诠释着湖南高速集团常德分公司“常干善成 德行大道”精神的深刻内涵。
来源:红网
作者:张磊磊
编辑:甘伟萍
本文为经济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conomy.rednet.cn/content/646955/60/15459650.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