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彭渊林 通讯员 郑崴威 怀化报道
秋分时节,天晴气爽,家住仙人桥的田恬吃完早餐,漫步前往天问岛三闾书院,在明亮的落地窗前,拿起一本《屈原赋从译》,静静翻阅。窗外,屈原雕像矗立洲头,静望悠悠㵲水,似在诉说千年前的《天问》遗音。
“自从三闾书院开放以来,这里便成了我每周必赴的心灵栖所。”作为古典文学爱好者,田恬抬头望向屈原雕像说,“站这儿,品读屈原先生的《涉江》、琢磨他当年坚守理想、上下求索的那股子劲儿,对自己特别有启发。”
这并非田恬的独语,而是无数造访者的共同心声。这座由怀化市新华书店打造的三闾书院,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诗意空间,在开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跃升为市民和游客心驰神往的文化新坐标。
楚韵书香 典藏千年屈子魂
若说天问岛是屈原文化的外在呈现,三闾书院便是感悟屈子精神的内在空间。书院以屈原曾任的“三闾大夫”而得名,门前楹联“芷草萋萋存楚韵,沅水浩浩续诗魂”化用《楚辞》意象,昭示着其传承楚辞文脉的使命。
“我们拥有全国最齐全的屈原及湘楚文化主题典藏。”书店负责人廖凌沙带领记者步入特设文献区,只见各类楚辞研究典籍、古籍善本与历代屈原研究专著井然列架,其中不乏珍稀影印本与海外学者专著。据统计,目前书院已收集屈原、湘楚文化及相关研究著作共261个品种、600余册,为读者系统研习屈原精神及湘楚文化提供了丰富资源。
然而,书院与屈原的联结远不止于藏书:古朴雅致的书架、沉实的木制桌椅、随处点缀的楚辞诗句与水墨丹青,每处细节皆呼应着湘楚文化的气韵。徜徉其间,恍若步入流动的楚风长卷。
湘楚文化爱好者曾毅几乎每天下班都来书院小坐,展卷《楚学文库》,慢啜中式茶饮,任暮色在㵲水波光中徐徐沉淀。
“晴好周末,我喜欢坐在外面的‘橘颂小院’沐阳听风,当秋声掠过橘树沙沙作响,仿佛屈子在我耳畔低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曾毅的语调里满是沉浸与满足。在他看来,三闾书院通过空间美学与学术深度的融合,让湘楚文化不再是书本中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可思的生活意境。
一书在手,神交千年,这般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正是三闾书院致力营造的独特气韵。
古韵今风 求索精神润人心
如果说,书店是一座城市的审美底色和文明气质,那么三闾书院便是怀化城市底色中最深邃的一笔。这里不仅是屈子精神的当代延续,更是今人寻觅精神归途的诗意栖居。
“书院集文化展示、阅读体验、学术交流、研学实践于一体,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怀化乃至湖南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实践。”廖凌沙告诉记者,作为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重点配套项目,三闾书院自运营以来,持续开展高品质文化活动。
9月11日至13日,“在怀化读懂中国——福地怀化·文化之旅”分享会在三闾书院举行,活动邀请了周国平、杨雨、赵健、何楚涵等文化学者齐聚一堂,从屈原诗词到杂交水稻,从楚辞意象到家国情怀,多维度解读怀化这座城市的人文密码。
9月24日,马伯庸携新书《桃花源没事儿》现身三闾书院,与读者探寻“历史褶皱”中的无限可能。活动现场,这位以考据严谨、想象力丰富著称的作家,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切入,串联起楚地文化脉络,将历史缝隙中的细枝末节娓娓道来。台下读者时而凝神倾听,时而低头记录,在马伯庸抽丝剥茧般的讲述中,触摸到历史深处那些被忽略的生动细节。
古韵今风在此交融,先贤后彦于此对谈。书页翻动间,屈原的求索精神与当代人的思考交织共振,文化不再是书架上的陈列,而是流淌于人心的活水。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三闾书院将依托“求索讲堂”等空间,持续举办各类文化讲座、阅读分享活动,将实体书店延伸为文化现场,把屈原的求索精神浸润于当代生活肌理,让读者在体验中深化阅读价值,推动阅读从“书间到心间”的深度转化。
文创热销 文旅交融引客来
“这是旅发大会吉祥物福满满吧?太可爱了,给我孙子带一个!”9月27日晚,来自湘西龙山的游客刘梅在三闾书院服务台前仔细挑选着纪念品。同行的徐丽则在文创展区驻足许久,看着满墙的湘楚文化文创产品,纠结到底买楚帛书冰箱贴还是古楚图案的茶巾。
“我本就痴迷湘楚文化,这些设计既保留了古韵,又贴近日常生活,让人忍不住把文化带回家。”最终,徐丽选定了茶巾,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随着第五届湖南旅发大会顺利召开,怀化“一轴四点”(生态文化轴㵲水廊道,以及串联的天问岛、榆树湾文旅商综合体、东盟集、荆坪古村四大核心项目)人气持续升温,游客络绎不绝。三闾书院凭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的运营模式,成为旅发大会后游客争相打卡的新地标。
“旅发大会带来的客流量使书院的文创产品日销额跃升至六七千元,节假日更是达到近万元。”廖凌沙介绍。
文创产品的热销,折射出三闾书院在“文化+旅游”方面的成功探索——让传统不止于陈列,而是融入现代生活的呼吸与节奏。当人们将印有古楚图案的茶巾铺展于案,或把憨态可掬的福满满带回家中,文化的传承便不再抽象,而成为可触、可感、可延续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我们还将结合游客需求,策划一些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让屈原精神和湘楚文化在互动中‘活’起来,‘热’起来。”提及书院的未来发展,廖凌沙语气坚定而充满期待。
夜色降临,天问岛上的天问灯渐次亮起,将三闾书院和屈原雕像围绕其间,灯光下,二者仿佛隔空对话的求索者,静默中传递着不息的精神火种。
这座承载着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文化空间,将致力于成为楚辞出版物最齐全、最具权威性的湘楚文化地标,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为湖南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相信在今后的时光里,它将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游客与读者走进天问岛,在屈原精神的浸润中品读湘楚文化,为怀化乃至湖南的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书写崭新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 彭渊林 郑崴威
编辑:黄怡萍
本文为经济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conomy.rednet.cn/content/646943/63/1532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