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馨心 肖娟 长沙报道
夏末初秋,向阳而生,肆意生长不止于自然万物。湘江之畔,拔节生长的工程机械产业仿佛也彰显着“生命”张力。
2025年上半年,多家湖南工程机械上市企业披露的半年报数据可观。在工程机械行业从传统“周期型”向“价值成长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企业收入结构呈现出更加多元、稳定的发展态势。
在“存量”时代,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如何提质增效?全球化竞争新格局下,产业“老底子”如何焕发新活力?
当前,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凭借“海外增长、研发创新、供应链协同”三驾马车,正加速从“国家级集群”迈向“世界级高地”。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访湖南的工程机械企业、园区,记录下新一轮产业跃迁的鲜活图景。
向创新要动能
走进三一集团长沙18号工厂,令人震撼的场景映入眼帘:偌大的生产线上,AGV小车穿梭自如,机械臂以精确到秒的节奏舞动。每隔45分钟,一台混凝土泵车完成总装,轰鸣着驶下生产线。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一场由数字化驱动的制造业革命。
三一拿出了“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决心完成智能化升级,突破了全自动切割下料、机器人焊接/组对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一块钢板进,一台泵车出”的智能制造全要素落地。
三一集团长沙18号工厂数字化大屏。
“线上大模型,线下机器人,孪生元宇宙,协同区块链”——三一集团智能制造总部总监卢阳光用20个字概括三一的“未来智造计划”,未来的工厂将用大模型驱动所有生产要素,在虚拟环境中就可以进行各种测试、认证,在价值赋能、行业生态上形成颠覆性改变。
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湖南有4家工程机械企业上榜。创新智能化转型,行业龙头企业冲锋在前,产业链上,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也加速驶入数字化转型“快车道”。
如何把产品做得结构强度更高?如何让产品具备更高的耐腐蚀等级,符合更严格的涂装标准等新要求?不仅对中联重科自身的产品和技术提出了新要求,对供应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跟家里的智能家居一样,运行需要智能中枢,同时也需要与之链接的智能终端手机、电脑都是智能的。中联就好比智能中枢,已经实现了智能制造,现在上游供应商也需要一起做智能制造,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一起升级。”中联重科副总裁袁野表示。
“以仓储为例,冰箱里永远是新鲜菜。”袁野用解释智能化工厂对供应链敏捷性的要求:原材料库存不超过3天,部分甚至仅存1天,这种高效生产模式倒逼供应商同步进行智能化升级。
走进铁建重工产业园,一台台量身定制的盾构机正从离散化的生产流程中逐步成型。
盾构机作为典型的非标定制化装备,制造面临客户需求多样、生产环节分散、工艺衔接复杂的行业难题。而现在,一场关于“智造”的探索,正悄然改写着这一格局。
铁建重工深入解析盾构机行业的个性化定制需求,针对各大工艺环节的特点,积极研发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一系列举措不仅突破了传统制造模式的瓶颈,更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铁建重工特色的精细化智能制造道路。
铁建重工正在进行组装的盾构机。
这家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瞄准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9月5日,铁建重工出口欧洲最大直径盾构机在长沙验收下线。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我们的产品将服务于更深的地下,更复杂的环境。”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卫东对记者说。
向海外要增长
9月2日,湖南省科创板上市公司2025年中报集体业绩会在长沙举行,8家企业高管团队齐聚一堂,介绍业绩情况并回应投资者关切。
铁建重工董事长赵晖在会上介绍,“海外业务成为了重要的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铁建重工境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61亿元,同比增长181.43%,境外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上升至32.41%,较上年同期增加20.8个百分点。
近年来,湖南工程机械企业正通过强化海外研发中心建设、完善跨境物流通道、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等方式,加速形成“技术出海+产能出海+品牌出海”协同发展的全球化竞争新格局,为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年,湖南工程机械出口额316.3亿元,同比增长20.3%。海外业务的稳步增长,绘制了湖南工程机械企业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2025年上半年中联重科海外收入138.15亿元,同比增长15%,占营收比重提升至55.58%。
中联重科挖掘机群助建全球最大单体建筑沙特利雅得穆卡布四方城项目。
取得如此成绩,与中联重科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的海外战略分不开。
中联重科挖掘机进入沙特阿拉伯市场时,当地沙漠环境的施工工况与国内差异巨大——高温、干燥、沙尘、地下坚硬岩石等挑战亟需产品适应性改造。为此,中联重科将服务人员派至客户项目工地,提供24小时维修保障,为客户提供最便捷快速的服务。
“我们派出了20人的研发团队,一年多时间在沙特客户的工地蹲守,不断根据客户和工况要求进行改进,强化了我们的结构件对于震动的需求,同时针对于发动机的散热、防沙等进行快速改进,满足当地的工况要求。”袁野表示,今年上半年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在中东、非洲、澳新、东亚等区域增速突出,海外增长显著。
中联重科挖掘机在沙特利雅得穆卡布四方城项目现场。
山河智能的挖掘机在欧洲的保有量多年来一直名列中国品牌前列,国产设备出海时要坚持不懈找到治疗水土不服的“药方”。
山河智能摆放整齐的挖掘机产品。
“要想真正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设备必须被‘老外’接受。欧美人尤其在乎产品细节和驾驶的舒适性,比如他们体型较大,座椅就要设计得宽大一点;他们也怕热,驾驶室里要装上空调。”山河智能副总经理张大庆回忆道,山河智能是中国最早一批开启海外本土化运营的工程机械企业,出海都有难熬的阶段,只有不断根据客户需求来进行研发调整,坚持长期主义,不执着于眼前,才能有突破、有成效。
“我们最近几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去年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达50%。”星邦智能市场管理中心总监兼灯塔小组产品总经理郭年波也向记者介绍。
星邦智能的全球化步伐走得非常稳健,郭年波表示:“我们在欧美、日韩、中东、拉美等地区设立了10余家全资子公司,并有两家制造工厂,分别在波兰和墨西哥,我们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团队基本实现了本地化。其中,销售服务团队80%以上是本地的,制造环节本地团队比例也在50%以上,从而在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快速反应。”
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当前局势下,主机企业的年度采购计划成为判断市场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工程机械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高精密、高集成、高性能的机电液一体化、智能化集成技术和元器件配套产品。
“作为一家主机厂,星邦可以为产业链的升级发展贡献星邦力量。”星邦智能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监胡庆丰表示,作为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链核心企业,星邦智能积极推动供应链核心环节国产替代,尤其是结构件的制造企业,基本是以本地湖南企业为主,星邦智能在不断帮扶、协同供应链上的企业一起发展。
星邦智能智慧生产线。
2025年起,《长沙市促进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条例》实施,长株潭三市明确提高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协调解决工程机械产业跨区域发展难题。
胡庆丰介绍,近年来,星邦智能已建立“1小时配套圈”,有近一半供应商坐落在湖南,其中在长株潭的供应商数量占比近40%,采购金额占比近50%。
“通过这种属地化配套,我们的成本降低了15%,不仅降低了沟通和物流成本,还带动了供应商工艺、技术的升级。”胡庆丰表示,比如星邦智能原先从山东威海采购摆动油缸,与本地一家企业建立联系后,大大降低了成本,供应商也在宁乡扎根下来,目前这家供应商已在宁乡投资建厂,距离星邦智能的工厂不到1000米。
而面对国际竞争,中联重科也强调产业链协同创新。
量产一代,设计一代,还有布局一代,是中联重科实现技术驱动发展、构建可持续护城河的核心战略思维。
在出海过程中,中联重科协同国内供应链企业共同布局全球,袁野表示,此举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更能够强化对技术工艺的协同。
“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外的竞争,不是一个企业单打独斗,而是一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当我们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时候,不仅是企业本身,也是产业链的竞争。我们国家的,包括湖南省产业链的发展,给了我们能够与国际标杆进行同台竞技,甚至胜出的机会。”袁野说。
来源:红网
作者:张馨心 肖娟
编辑:郭雅倩
本文为经济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conomy.rednet.cn/content/646943/56/15276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