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3日讯(通讯员 张磊磊)指尖第一次抚过制服上“湖南高速”的字样时,彭凡铭对“责任”二字尚且懵懂。直到车轮碾过道闸的嗡鸣成为日常,直到雨夜里巡逻车的灯光刺破黑暗,直到与同事在突发停电时坚守隧道、确保发电机持续轰鸣——彭凡铭才在湖南高速集团常德分公司的一百多个日夜的实践与奔赴中,读懂“高速人”三个字的分量。

心向交通,路在脚下延伸
祖辈曾说:“一条沥青路,能劈开大山的沉寂,带来山外的希望。”那些关于路的故事,早在彭凡铭心中埋下向往的种子。大学专攻桥梁工程,更让彭凡铭投身高速事业的信念日益坚定。毕业后,彭凡铭加入常德分公司,渴望在三湘路网中贡献他的一份力量。
入职第一天,前辈指着路网图上标注的“重点养护”路段告诉彭凡铭:“这不仅是地图上的线,每一寸路面、每一座桥隧,都关系千家万户的平安。”那时,彭凡铭对“路产养护”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直到一个盛夏日,彭凡铭第一次跟随养护组上路,看见师傅们在滚烫路面上反复测量沥青数据,汗水滴落瞬间蒸发。“平整度差一丝,行车体验就减一分;坑洼不早处理,就可能酿成事故。”老师傅一边指挥灌料碾压,一边强调,“活要细,路才稳,司乘才安心。”这份对细节的执着,正是“德道”文化中对路、对人的承诺。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底色
一次午间巡逻,热浪翻腾中,一辆故障车冒着浓烟在行车道向应急带缓慢移动,后方车辆仓促变道,险象环生。警报拉响的瞬间,彭凡铭和同事迅速行动:一人指挥停车,另一人设置警示区。确认人员安全后,彭凡铭对惊魂未定的司机解释:“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这九字是保命的关键。”他后怕地说:“是我糊涂了,光想着撑到出口,差点出事……”救援结束,看着司乘人员频频挥手致谢的身影,那份职业价值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是应急处理,更是“德道”文化中“安全精准、快速高效”的生动实践。
这一百多天,让“德道”文化从一个抽象概念,融为彭凡铭血脉中的职业本能。如今再穿上反光服上路,心中已多了一份笃定。未来或许仍有风雨,但彭凡铭愿像无数前辈一样,做湖南高速路网中一颗坚实的“螺丝钉”,守护每一段平安旅途,让“路灯”精神在滚滚车轮中永远回响。
来源:红网
作者:张磊磊
编辑:甘伟萍
本文为经济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conomy.rednet.cn/content/646955/57/15428633.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