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的一则公告引起市场关注。根据公告,该行在降低存款利率的同时,从11月5日起取消5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近年来,不少银行下架了利率上浮的5年特色定期存款和5年大额存单等产品,部分银行3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的额度紧张。第四季度,多家银行宣布继续下调利率,一些银行利率倒挂现象常见,有用户称存5年还不如存3年。为何5年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产品被中小银行抛弃?连日来,三湘都市报记者对长沙多家银行展开了走访和调查。
走访:5年大额存单正在消失
11月17日,记者以客户身份来到长沙市开福区一中国建设银行支行理财中心咨询定期存款产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银行仍有5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以下简称“定存”)产品,但利率较低仅为1.6%,3年定存的年利率则为1.55%,和5年产品相当。
记者梳理发现,5年、甚至是3年的定期存款产品的“下架”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中关村银行、安徽新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江苏苏商银行、福建华通银行的微信小程序或服务号已下架5年期定存产品,中关村银行、亿联银行下架了3年定存产品。
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全国性银行虽然保留了5年定存产品,但利率较低,其中,国有六大行5年定存利率普遍为1.3%,股份制银行略高,5年定存产品利率从1.55%到1.85%不等。
上述建设银行工作人员透露,虽然暂未取消5年定存产品,但5年定期大额存单已下架,“其他商业银行,比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都取消了五年定期大额存单”。
记者走访和梳理发现,5年期大额存单已普遍“退场”。国有六大银行均无该产品,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及湖南银行、长沙银行等地方银行也已取消5年期大额存单,部分银行甚至下架了3年期产品。部分银行大额存单利率跌至“1字头”,不再具有吸引力。
调查:部分银行出现利率倒挂现象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5年和3年存款产品利率差距较小。例如,中信银行5年整存整取非保证金存款利率仅有1.35%,只比3年高出0.05%,而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三年期和五年期产品利率相同,均为1.05%。中国建设银行5年定存也仅比3年定存高出0.05%。
部分地方银行5年期产品利率反而比3年期利率低,出现了“利率倒挂”的现象。例如,湖南三湘银行在今年5月发布存款利率调整公告,5年期定存产品利率为2%,比3年期利率还低0.05%,和2年期定存利率相同。安徽新安银行2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35%,高于三年的2.2%。11月,大连旅顺口蒙银村镇银行存款利率调整后,3年期和5年期的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利率分别为1.8%和1.6%。
原因
利率下调成趋势
银行承受净息差压力
为何5年定存产品越来越少了?
上述建设银行工作人员解释称,目前整个市场的利率正在下行,久而久之,长期限存款产品可能会退出市场,“银行目前的压力也大,银行主要赚的是净息差,利率如果高了贷款就放不出去”。
本报此前报道,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曾在5月20日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之后“降息潮”又逐渐波及中小银行。8月22日,记者走访发现,长沙各城商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集体降至“1”字头,降幅在10—20个基点不等。
即便此前利率较高、仍保留5年期定存产品的中小银行,如今也在下调利率。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平阳浦发村镇银行、昆明官渡沪农商村镇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已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部分机构降幅高达80个基点。
建议
根据风险和资金状况谨慎配置
5年定期存款产品下架后,储户还有哪些配置选择?
上述建设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若客户投资理财以安全保本为核心需求,可供选择的有定期存款、国债及保险储蓄三类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其中,保险储蓄类似大额存单,存款期限相对更长,收益则高于定期存款。“目前国债利率不算高,大概在1.6%—1.8%左右,期限涵盖3年期、5年期、10年期乃至超长期。不过现在国债‘一券难求’,想购买并不容易”。
业内人士提醒,面对当前利率下行态势,储户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资金使用周期匹配产品,“若资金长期闲置且追求稳健,可优先选择上述保本保收益类产品;基金、股票虽潜在收益更高,但伴随的风险也显著更大,需谨慎配置”。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仝若楠
编辑:吴芳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