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涉及超10万亿元存量项目!重磅财政新规发布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徐贝贝 编辑:吴芳 2025-08-22 14:56:14
时刻新闻
—分享—

为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提升项目运行质量效益,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支持PPP存量项目顺畅建设、高效运营。

重点内容一览:

地方政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项目性质和财力状况,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排序,优先实施具有一定收益的项目,持续保障项目建成完工。

2024年底前未开工的项目原则上不再采取PPP存量项目模式实施。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客观评估,依法合规积极支持在建项目融资。

鼓励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方平等协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调整还款计划、降低利率、展期等方式,合理优化融资结构,支持项目持续稳健运行。

依法履约按效付费。地方政府对已运营项目要按合同依法履约。要按绩效结果及时付费,不得以拖延竣工验收时间、延迟绩效评价等方式拖欠付费。

加力支持PPP存量项目

顺畅建设、高效运营

PPP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自2014年以来,PPP模式在中国已经实施十余年,各地运用PPP模式在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片区开发、生态环保、水利建设等领域实施了一大批项目,持续改善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PPP监测服务平台显示,截至2022年底,各地录入PPP项目共8057项,总投资11.6万亿元。

但部分地方也出现了重建设、轻运营进而导致模式可持续性不足,甚至有的地方政府通过合同等方式,向私人资本保证固定回报或最低收益导致背上大量隐性债务。

PPP存量项目涉及多领域多主体,时间周期跨度较长,建设运营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相关。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出台《指导意见》,有利于加力保障存量项目建设运营,推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效,进一步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4年底前未开工的项目

原则上不再采取PPP存量项目模式实施

对于仍处于建设期的PPP存量项目,《指导意见》明确,对于已开工并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在建项目,重点是保障其顺利建成完工,及时发挥前期投入效益。

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项目性质和财力状况,优先实施具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其他项目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排序,稳妥有序梯次推进。

“对于直至2024年底前还没有开工的项目,原则上不再采取PPP存量项目模式实施;确有必要开工的,可采取其他模式实施。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强调说。

另外,要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内容、压缩实施规模、优化建设标准、调整配套内容,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成本,原则上不得超出已核定概算总投资。对接近完工收尾的项目,要抓紧推进建设、及时验收决算、及早投入运营。

保障融资需求

鼓励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

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建设,满足项目融资需求至关重要。对此,《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客观评估,积极支持在建项目融资。对已签订贷款协议的项目依法履约,及时发放贷款;对未签订贷款协议的项目充分尽职调查,合理确定贷款规模、利率、期限、抵质押品等信贷条件。

“要优化信贷审批流程,不得无故终止,不得要求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具承诺或证明文件。”《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2015至2018年是各地实施PPP项目的高峰期,也恰恰是融资利率比较高的时期。当前市场利率水平下,存量项目贷款存在合理降息、展期空间。

为此,《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方平等协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调整还款计划、降低利率、展期等方式,合理优化融资结构,支持项目持续稳健运行。

要坚持按合同办事

依法履约按效付费

目前,约七成PPP存量项目已经进入运营期,其运营情况直接关系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为支持已运营项目平稳运行,《指导意见》要求坚持按合同办事。前述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合同是针对具体项目管总、管长久的根本依据,相关方责权利均在合同中明确。PPP存量项目均已签订合同,“有合同依合同”是存量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同时,强调及时按效付费。《指导意见》明确,地方政府对已运营项目要按合同依法履约,将政府支出责任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要按绩效结果及时付费,不得以拖延竣工验收时间、延迟绩效评价等方式拖欠付费。经认定涉及拖欠企业账款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妥善解决。社会资本方要按合同约定提供符合相关质量和标准要求的公共服务。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徐贝贝

编辑:吴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经济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