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深化与新媒体技术迭代,公立医院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价值多元冲击、舆论环境复杂、知识分子集中等现实挑战,强化公立医院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成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要坚持政治属性与专业属性、思想引领与服务提升、传统方法与创新手段有机结合,抓牢做细公立医院意识形态工作,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公立医院党委应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首位,强化政治意识,提高组织引领能力,构建符合行业特点的全过程、全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完善制度方案明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制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的着力点。公立医院院党委要切实履行党委书记是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班子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的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级职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紧密融合管理重落实。公立医院应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工作紧密结合,将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贯穿于医院管理全过程。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及时分析、研判、解决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健全考核体系强约束。建立健全问责追责机制,明确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清单,细化考核指标,提升考核实操性,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同时,将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牢牢夯实基层一线主阵地。一线员工是公立医院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力量”,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及时掌握一线动态。利用业务查房、晨交班、总支书记工作例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员工思想意识动态,做到有思想困惑及时疏导,有不满情绪及时化解,有错误言论坚决纠偏。强化意识形态教育。针对医生、护士、医技、行政等不同岗位,分层分类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并注重教育理念、内容、载体和渠道的创新。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转化为全体职工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各群团组织应充分深入群众,了解职工需求和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关心关爱。定期组织文体活动,设立心理支持、互助帮扶等项目,以人文关怀增进职业认同感和单位归属感。未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公立医院需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意识形态风险预警中的应用,探索将意识形态要求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构建跨区域的公立医院意识形态工作协作机制。
牢牢掌握宣传舆论主动权。宣传舆论历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第一线。公立医院应坚持党管宣传的原则,牢牢把握宣传舆论主动权。建立宣传管理体系。建立医院党委领导、宣传部门统筹、临床科室与其他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通讯员广泛参与的宣传管理体系。完善通讯员培训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宣传水平。塑造主流宣传态势。充分发挥自有传播平台作用,并与新闻媒体建立长期友好联络,聚焦医改成果、建设成绩、白衣风采、疾病防治等方向,创新传播形式,打造精品内容,唱响正面宣传主旋律。监管引领舆论方向。健全舆情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突发舆情标准化处理流程。借助专业机构,开展网络舆情全时全网监测,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舆情事件。定期组织党员干部专题培训,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网络舆情研判力、响应力、引导力和修复力。(作者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陈勇)
来源: 红网
作者:陈勇
编辑:甘伟萍
本文为经济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conomy.rednet.cn/nograb/646942/66/1522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