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5日讯(记者 肖娟)“反内卷”的风吹到了金融业。近日,广东银行同业公会一场关于反“内卷式”竞争的专题会议,将银行业长久以来隐于幕后的“内卷病”推至台前。
不仅是银行,保险业也在“反内卷”。7月7日,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保险公司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工作座谈会。会上,6家保险公司代表结合当前行业“内卷式”竞争现状,就如何维护行业秩序、防止“内卷式”竞争谈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意见建议。
“内卷”成“金领”不可承受之重
素有“卷王”之称的平安银行广州分行,此次却成为反内卷的“急先锋”。7月22日,平安银行广州分行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暨反“内卷式”竞争宣导会议,200多名与会代表签署“反内卷”承诺书。
这也被业内戏称:“卷王”带头“反内卷”。这一系列动作传递出行业自我纠偏的强烈信号。
以消费贷为例,近年来,消费贷利率一路探底,今年甚至一度跌穿“3%”大关进入“2”字头时代。消费贷为信用贷,其利率甚至低于有抵押的房贷,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对于从业者而言,“内卷”则意味着沉重的身心负担。曾经被视为“金领”象征的金融工作,如今在存款、贷款、信用卡、基金、保险、贵金属等多重KPI的持续加码下,令众多银行人深陷“指标焦虑”的漩涡。
对于广东银行业保险业的“反内卷”,记者注意到,一些金融从业者在下方跟评表示羡慕。不过,也不乏从业者对此心存疑虑,一句“‘反内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会反洗钱”的自嘲,道出了现实的骨感。
此前,浙商银行喊出“拒绝无效加班”“让员工回归生活”的口号,成为首个公开向“内卷”宣战的金融机构,一时引发广泛共鸣。
净息差收窄倒逼行业变革
行业集体反思“内卷”绝非偶然。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此前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继去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52%后,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43%。
净息差作为衡量各类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业内普遍认为1.8%是净息差的“警戒线”。
净息差持续探底的背后,是双重压力的夹击:一方面,为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复苏,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近年来下行,银行资产端收益被持续压缩;另一方面,在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客户议价意识提升的背景下,负债端的成本却显现出刚性甚至有所上升。
“反内卷”,其深层诉求在于引导机构从同质化的“价格血战”中抽身,转向依靠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强化风险管理、深耕专业能力等“价值创造”维度来构建核心竞争力。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编辑:吴芳
本文为经济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conomy.rednet.cn/content/646941/69/15155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