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部六省生态保护区专家齐聚这场交流会 探讨非遗+文旅的新路径

来源:红网 作者:唐洁琼 编辑:陈左忆 2025-05-18 17:01:29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518152730.jpg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规划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王辉,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志勇(左一),湘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马碧(右一)共同发布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主题LOGO

微信图片_20250518152720.jpg

现场主题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5月18日讯(记者 唐洁琼)5月17日,“神秘湘西·风韵武陵”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交流会在湖南省龙山县正式举行。作为武陵山区(湘西)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示活动暨龙山县第十届舍巴日的核心环节,来自中部六省、武陵山区9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代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大计。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规划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王辉详细介绍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实践探索及未来规划,为进一步抓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振了信心,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志勇在致辞中提到,文化生态保护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任重道远。未来将继续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的原则,深入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提质增效,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创建新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全省14个市州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覆盖。

湘西州作为民族文化富集地,近年来在非遗系统性保护、活态传承及文旅融合方面成效显著,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湘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马碧现场分享了湘西州生态保护区建设实践的经验,他表示,“我们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以敬畏之心传承文化、以科学之策保护生态、以创新之力激活发展,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生共荣。”

龙山县作为武陵山区(湘西)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其非遗保护成果备受关注,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湘西样本”。此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等国家级保护区的代表分别分享了建设经验和地方实践。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艺专委会副主任陈剑从何为非遗、非遗为何需要保护出发,结合湘绣、毛笔、浏阳花炮等非遗的再创造与再设计案例,探索融入新生活设计的文化生态保护思路。

会上,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形象标识正式发布。卡通数字人“湘哥西妹”现场阐释道:“土家织锦与苗族牛角头饰构成标识主体,巧妙融入湘西特色民居与旖旎山水风光,文字来源于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行书字体和里耶秦简字体。”会上,“非遗中国”系列图书出版项目启动,发布新书《非遗中国·神秘湘西》。

在交流会的最后,作为主持人,湘西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杨彦芳表示,湘西州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全力推动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高质量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唐洁琼

编辑:陈左忆

本文链接:https://economy.rednet.cn/nograb/646949/52/149671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经济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