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信用卡分期业务出现密集调整。
10月22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优化分期业务,该行将于2025年12月9日(含)起下线自选分期业务。届时,光大银行将对该日期前已申请开通“自选分期”功能的信用卡统一关闭此功能,新入账交易不再进行自动分期处理。未结清的分期交易不受影响,用户仍需按原分期还款计划履约,具体应还款额以账单展示为准。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根据2022年1月版《自选分期业务协议》,光大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对指定的信用卡开通自选分期业务后,不论交易金额大小均分为12期(每期为一个月),分期成功后,每期按消费金额的0.8%收取手续费,每期手续费最低1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实际收取情况以账单显示为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该行将根据政策制定差异化费率,浮动区间为每期0.5%—0.8%。
“信用卡自动分期导致部分消费者过度依赖长期分期进行大额消费,取消自由分期可能导致消费者在消费信贷决策方面更加理性审慎,有助于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信用卡高质量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取消自由分期后,消费者对实际年化利率和还款周期的敏感度增加,在消费时将更主动评估一次性支付能力与分期成本,从而减少非必要负债,遏制“以贷养贷”行为,推动形成更健康的消费信贷文化。同时,分期条款将更透明,违规收费和隐性成本减少,客户体验趋于规范。不过,部分信用资质较弱的用户可能面临分期资格收紧或费率调整,实际融资成本可能有所上升。
上述行动并非个例。10月21日,中国工商银行发布《关于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账单分期、消费转分期业务分期期数调整的提示》,宣布将对信用卡账单分期、消费转分期业务分期期数进行调整,停办36期(不含)以上业务,调整将于2025年12月5日正式生效。
在今年上半年,龙江银行披露,为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自6月16日起停止信用卡自由分期业务,已成功申请的自由分期不受影响,仍按原协议执行;3月份,邮储银行将信用卡账单分期新增了1、2期分期期数,现金分期新增1、9期分期期数,并将起分金额调整至500元。
“一方面,过往信用卡分期业务的规则设计难以适应当下发展环境,尤其是部分长期分期业务给信用卡风险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另一方面,在金融消保理念日益深化的环境之下,取消自由分期等功能也可以助力消费者把控适度负债、防范过度消费,从源头贯彻消保理念。”
事实上,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如三季报显示,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相较年初均出现下降。发卡量方面,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15亿张,环比减少600万张。
“信用卡业务已经逐步迈入‘精耕细作’阶段,精细化获客、运营、风控成为大势所趋。”苏筱芮指出,“未来,信用卡机构需要不断发力产品创新及运营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来打造信用卡一体化服务体系,也可考虑在优化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便利的大背景下,针对部分人群开卡、用卡需求寻求差异化创新,打造突围路径。”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杜肖锦
编辑:吴芳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