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为全面展现湖南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之势,传递“湖南智造”的高品质与信赖感,提升品牌口碑,深度链接企业与消费者,长沙国际车展组委会特别策划推出“‘奋进十五五’湖南新能源汽车(含燃油车)产业主题采访”系列报道,带消费者提前领略“湖南智造”实力,见证湖南汽车的产业升级路径。

【相关报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龙真 长沙报道
167.7%——这是2025年上半年湖南新能源汽车产量交出的增速答卷。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上,这一增速的背后,是湖南多年深耕产业、前瞻布局与精准施策的共同成果。
集群成势,铸就“产业航母”的硬实力
湖南新能源汽车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完整产业集群的支撑。
目前,湖南聚集了长沙比亚迪、北汽株洲、湘潭吉利、长沙广汽埃安、中车电动等10余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还有博世、索恩格、中信戴卡、住友橡胶等重点零部件企业,构建起了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形成了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同步发展的格局。
明星车企为湖南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提供了充足动力。如在比亚迪长沙工厂,“长沙造”的腾势D9创造了中国新能源豪华车型新纪录,获得年度中国全品类MPV全市场销冠,尤其是在30万元以上新能源豪华MPV细分市场中持续领先,彰显了其在高端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制造范例,广汽埃安长沙工厂的投产,加速带动了产业链集群发展,正在成为中部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标杆,为助推长沙新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提供强劲动力。
广汽埃安入驻后,配套企业也接踵而至。以AIONS车型为例,其要求同步件、大体积,已实现100%就近配套,彰显出产业链的高度协同。

广汽埃安长沙工厂生产线。
另外,在电池、电驱、电控这些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上,“湖南智造”的标签越来越多。
在电池领域,湖南裕能、法恩莱特等企业,覆盖了从正极材料到电解液等多个关键环节;电驱系统领域,中车电驱作为行业代表企业,凭借其在轨道交通电驱动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成功实现了跨界技术应用与创新;电控领域,以时代电气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持续发力,逐步构建起自主可控的智能控制系统研发能力。
智联先行,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如果说坚实的产业集群是湖南汽车产业的“躯体”,那么蓬勃发展的智能网联技术,则是其率先起飞的“智慧大脑”与“敏锐感官”。湖南,尤其是长沙,在智能网联新赛道上的前瞻布局,为其新能源汽车产业赋予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面向未来的巨大潜力。
2024年,长沙入选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这是继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后,获批的第五块智能网联领域国家级牌照。长沙也成为国内唯一集齐5块智能网联领域“国家级牌照”的城市。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
今年9月15日,长沙正式发布了“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场景建设目标,明确到2026年将建成中部地区首个“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生态示范标杆,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实现智能网联车辆接入1万辆以上,完成1450平方公里试点区域C-V2X网络全覆盖,并推动红绿灯数据上车、多模式智慧出行、功能型无人车规模化应用等重点任务。
政策赋能,护航产业高速发展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为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3年召开的湖南省培育新兴产业专题会,将新能源产业纳入四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规模直指万亿级。
2024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能源产业紧扣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新型储能发展,密切跟踪氢能、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趋势,促进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力争在新赛道上取得新优势。”
今年10月,《湖南省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行动计划(2025—2026年)》正式发布,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至6%以内,到2026年底争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财信研究院预测,若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50%,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至6个百分点,有望带动湖南省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约47万辆。
167.7%,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湖南汽车产业体系能力全面跃升的集中体现。从全链布局到智能赋能,从政策引导到市场响应,湖南正走出一条清晰而坚定的“突围”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龙真
编辑:陈左忆
本文为经济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conomy.rednet.cn/content/646955/65/15447917.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