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5日讯(通讯员 欧光明)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建养一体”已成为行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速公路运营养护高质量发展,湖南高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正以永州高速养护项目为主阵地,全面推动“全生命周期”“建养一体”理念落地生根,为湖南高速品牌建设注入新内涵、树立新标杆。
“建养一体”:破局传统模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革命
“建养一体”是指将高速公路的前期筹备、建设实施与运营养护等环节视作有机整体,通过全流程统筹管理实现工程价值链整合的先进理念。其核心在于突破传统模式中仅聚焦建设期成本的局限,将运营养护需求前置到规划设计阶段,实现工程价值链整合与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最优,最终为社会提供一条“建得好、养得好、用得好”的耐久性高速公路。这一理念不仅是我国交通领域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向,更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质量终身责任制”等创新机制,推动高速公路建设从“重短期投入”向“重长期价值”转型,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服务”升级。
解码湖南高速选择“建养一体”的深层逻辑
对湖南高速而言,“建养一体”是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从源头上减少后期养护成本,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防控”的经济账。通过前期选用优质材料和工艺减少后期养护投入,实现长期效益最大化。在工程公司永州高速养护项目中,施工团队采用AC-13改性沥青混合料,既满足当前路面强度需求,又通过级配优化为后期养护预留适配性,避免频繁维修导致的高成本。从全周期视角看,这种“多算一步”的设计思维,使项目从“治病式养护”转向“防病式管理”,最终实现数十年周期内的成本最优。
质量责任闭环:“谁建设、谁养护”的终身负责制落地。建立“建设-养护-责任”联动机制,倒逼工程质量提升。在养护项目施工过程中,“一路段一方案”的精细化策略要求波形护栏更换误差控制在±2cm内,雨夜高亮标线逆反射系数提升至300mcd·m⁻²·lx⁻¹,通过毫米级把控实现“建设为养护打底,养护为建设延续价值”。这种“谁建设、谁负责”的机制,彻底终结了“建设者甩包袱,养护者擦屁股”的行业痛点。
设计与养护深度融合:绿色低碳理念的前置实践。在设计阶段即植入“绿色、耐久、低碳”理念,永州高速养护项目通过优化铣刨摊铺工艺减少碳排放,7.8万平方米路面施工全程采用智能化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同时,施工中同步布设智能传感器,为未来智慧养护奠定基础,避免后期重复开挖,实现“一次建设、长期受益”的绿色发展目标。
“建养一体”理念落地的实践与探索
材料与工艺创新:为养护预留“弹性空间”。为扎实推进“全生命周期”建养一体理念,工程公司多措并举,系统布局。道贺高速永州段中修工程选用AC-13改性沥青混合料提升路面抗车辙性能,通过级配优化便于后期局部维修。截至9月10日,项目已完成7.8万平方米路面铣刨摊铺、6000余根波形护栏焕新,项目竣工后,路段耐久性将提升30%以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显著改善。
全流程质量管控:从毫米级精度到全周期标准。项目团队以“多算一步、多盯一眼”为标尺,建立全链条质控体系:施工精度采用数字化摊铺设备,路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3mm以内;智能监测引入AI巡查系统实时监测路基沉降,数据同步至智慧养护平台;验收标准的渗水系数、构造深度等关键指标较国标提高15%,确保“建养融合”落地见效。
机制保障与创新驱动协同发力。建立项目建设、运营养护与产业经营三大板块的常态化沟通联动机制,通过定期会商、数据共享与需求对接,形成“建设为养护赋能、养护为建设提质”的良性循环,确保“建养一体”理念在各环节无缝衔接、持续推进。积极引入勘察信息化监管、数字化设计、智慧AI巡查及绿色技术应用,推动工程全流程数据集成管理与精准用地。例如,在智慧养护平台实现质量数据实时上传与分析,数字化设计缩短后期养护方案响应时间,绿色技术应用降低全周期碳排放,为工程品质提升与行业创新方向奠定技术基础。
眼下,湖南高速集团正全力推进“全生命周期”建养理念的深化应用。工程公司立足大局、挖掘潜能,将“建养一体”从概念转化为可复制的“湖南方案”。未来,随着智慧化、绿色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建养一体”必将成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核心引擎,为全国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湖南智慧”。
来源:红网
作者:欧光明
编辑:甘伟萍
本文为经济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conomy.rednet.cn/content/646943/97/15259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