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潮涌新时代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陪伴资本市场的长跑者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编辑:高芹 2023-11-24 19:23:1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从1993年到2023年,湖南资本市场已走过三十年发展历程。由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湖南证监局指导,湖南省上市公司协会、湖南省证券业协会主办,湖南省基金业协会、湖南省期货业协会协办,红网时刻新闻策划推出“潮涌新时代——湖南资本市场观察”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以系列人物专访,回顾湘企风云激荡的上市之路,展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共启湖南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联重科.jpg

中联重科麓谷园区产品展示坪_conew1.jpg

   中联重科麓谷园区产品展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斌 长沙报道

三十年K线,演绎了多少荡气回肠的经典瞬间;三十年牛熊市,孕育了多少涨跌风云录。自1993年首批湘企登陆深交所,湖南资本市场已走过30年历程。

30年间,湖南资本市场经历了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和结构改善。上市公司作为其头部力量,随风奔跑,追云逐月。去年,“陪伴湖南资本市场的长跑者”,湖南首家、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中联重科,迎来建司30周年的“大日子”。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其点滴成长,映照出湖南经济发展轨迹,也折射出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

站在三十年的节点,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CEO,湖南省上市公司协会会长詹纯新展望下一个30年:“期待湖南资本市场迎来更多优质的上市湘企,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财税贡献、创业就业、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力量。”

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区智能工厂一景1_conew1.png

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区智能工厂一景。

肇始

资本助力 从科研院所到全球化企业

1992年,湖南人远赴深圳炒股;1993年,“湘火炬”“湘中意”同时在深交所上市,实现上市湘企零的突破。

此时,放眼全国,年幼的中国证券行业已在探索向海外市场进军。

日后逐鹿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中联重科,这时在时任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沙建机院)副院长詹纯新的带领下,靠借来的50万元正式成立了。

回望当初,虽然怀揣的只有50万元资本,创业班底只有詹纯新带领的7名技术人员,却踏出了一条科研院所市场化的大道,同时抓住了时代机遇——轰轰烈烈的中国城市化热潮即将开始,工程机械行业的春天来啦!

在推开一扇窗的同时,中联重科也成为资本市场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利用资本的力量,实现了体制的变革。

它先后抡起“实锤”,靠改革敲打出一身“钢筋铁骨”:199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0年实现A股上市,2005年建机院启动改制,2007年实现整体上市,2010年登陆港交所,2020年实施第二次定向增发……

随着改制“三部曲”的完成,中联重科逐步发展为多元股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混合所有制改革“样板”企业之一;成为涵盖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商、国际标准制定者。

资本在其中的加持不言而喻。正如詹纯新所说:“在制造强国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要换挡升级,离不开资本的作用,传统企业的转型更需要资本的支持……企业家的重要责任就是,既要让产业吸引资本,又要用资本激活产业,既要保持产业发展的独立性,又利用蕴藏在资本中创新的力量,促进企业变革。”

“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为中联重科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推动公司在产业化、科技化、规模化、全球化发展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詹纯新指出。

在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中联重科以稳健的经营业绩,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詹纯新告诉红网记者:“自上市以来,中联重科已经累计分红超25次,分红金额超235亿元人民币,超过公司从资本市场融资的金额,整体分红率约为42%。”

细细打量,31年前,背负着产业报国梦想的中联重科,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从一个事业单位变成了一个全球化的企业。

塑造

资本加持 创新者的科技攀登

上市公司质量是支撑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柱和基石。

在詹纯新看来,走过31年的中联重科,探出了一条创新、开放和国际化的道路,实现了稳健和高质量的发展。

如何实现这样的跨越?詹纯新曾透露“诀窍”:“技术是根,产品是本。做企业必须抓住这个根本。”

其背后指向核心技术的自主化率,它事关一家企业能否晋级“世界团队”。2022年9月6日,中央深改委会议更是发出强音: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多年来,作为从国家级研究院孵化而来的企业,中联重科始终秉持“技术是根,产品是本”“用极致思维做产品”的理念,以自主创新不断夯实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次,中联重科的着力点,锚定在“产品4.0工程”。

2014年,中联重科率先启动“产品4.0工程”,从产品的智能化切入,让产品实现“自诊断、自调整、自适应”,让设备“能感知、有大脑、会思考”。以此迭代、突破,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再度进阶:从单机智能向人机协同、机群协同、智慧工地转变。

“不在中国争地位,要为中国争地位!”近年来,中联重科研发投入超过120亿元;累计申请专利14878件,其中发明专利6180件;先后主导、参与制修订40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3项国际标准,站上全球行业技术的制高点。

突破了“超高强钢臂架设计、制造、试验技术”“钢基复合材料臂架设计、制造、试验技术”“工程机械新能源化关键技术”等十大核心关键技术……

一系列“大国重器”从中联重科隆隆驶出:全球起重能力最大2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全球首台12000吨米上回转塔机及全球最大20000吨米上回转塔机、全球最长臂架101米碳纤维臂架混凝土泵车……500余款“能感知、有大脑、会思考”,可以“自诊断、自调整和自适应”智能产品云集。

中联重科还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最早“走出去”的急先锋。

从20世纪末产品首度走出国门,到自2001年开始,先后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意大利CIFA公司、德国M-TEC公司、德国WILBERT公司、德国RABE等行业一流企业。

2022年3月10日,在全球瞩目的全国两会通道上,中联重科分享融入“一带一路”的“中联做法”“中联成绩”。

詹纯新说:“如今的中联重科,以其稳健,有能力应对市场风险的挑战;以其智能,展现现代工业之美;以其国际化,海外业绩创新高;以其生命力,新数字、新材料、新能源赋能突破,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

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区智能工厂一景3_conew1.jpg

一个先进制造的未来企业,在中联智慧产业城已经初具雏形。

期许

相伴相随 领军者的纵横捭阖

三十而立。

“而立”的,不仅是中联重科,还有湖南的资本市场。

从0到145+,湖南拥有的A股上市公司在中西部位列前茅。这对2017年当选为湖南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的詹纯新来说,可谓乐见其成。

作为湖南资本市场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詹纯新评价:“(这30年)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春潮和资本市场阔步向前的发展历程。湖南资本市场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詹纯新说,当前,湖南正抢抓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的政策机遇,加速推进“金芙蓉”跃升行动计划,推动湖南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对赖以成长的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中联重科予以尊重和信任,“因为陪伴,所以珍惜”。2022年,中联重科参加了深交所系列业绩说明会“绿色发展新引擎”主题的特定活动、“湖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长沙投资者开放日活动,并派员参加了100多场线上投资者交流会议。

对中联重科而言,未来已来,其心中有“数”:以新数字、新能源、新材料为战略引领,加速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打造先进制造未来企业。

巨头的动向,夹杂着对产业趋势的嗅觉与判断。这既是步步为营,更是增持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2023年5月11日,位于长沙的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迎来海内外万名嘉宾探访。

这座城,集千亿投资、万亩体量于一体,8个灯塔工厂,150项行业领先技术,300条智能产线,600多项产线专利技术……“看不见的智慧”无处不在,“看得见的智慧”触手可及。

如今的中联重科,向相关产业纵深挺进,向全球铺展。

中联重科聚焦主业,发力相关多元,形成了工程机械、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建筑新材料三大板块。产业布局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产业高质量发展图谱已然成型。

端对端、数字化、本地化的海外业务体系持续深化,“一带一路”本地化制造集群不断拓展,产品和服务覆盖至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收入持续增长,国际市场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极。

面对未来,詹纯新说,中联重科创新、开放、国际化的脚步不会停止。

一个先进制造的未来企业,在中联智慧产业城已经初具雏形。正如对下一家上市湘企的期待,拥有硬气底牌的中联重科,其品牌价值未来的攀升空间,同样值得期许。

相关链接:

专题丨“潮涌新时代——湖南资本市场观察”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编辑:高芹

本文链接:https://economy.rednet.cn/content/646755/68/132923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经济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