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映的《蛮好的人生》以及2023年的《故乡,别来无恙》中,都提到了一种金融产品——保险金信托。
那么,保险金信托到底是什么?在国内取得了怎样的发展?
何为保险金信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保险金信托还是个陌生的事物,并存在“保险金信托业务是否合规”的议论声。
从定义来看,保险金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自然人委托,或者接受单一自然人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委托,以人身保险合同的相关权利和对应利益以及后续支持保费所需资金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当保险合同约定的给付条件发生时,保险公司按照保险约定将对应资金划付至对应信托专户,由信托公司按照信托文件管理。
2023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被业内称为“三分类新规”,而从三分类简表来看,保险金信托属于资产服务信托下的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范畴,因此保险金信托业务是合规的。
而合规开展保险金信托业务也是监管允许的。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等规定的出台,且在要求金融机构发挥资产管理业务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驱动下,众多金融机构开始了业务转型。当下,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加大布局保险金信托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保险金信托业务的蓬勃发展。
保险与信托这两种产品为何可以放在一起,二者实现一场怎样的双向奔赴?
“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结合实现了‘1+1>2’的效能。保险金信托的主要特点就是杠杆放大保单价值,专业受托财富传承。”某信托公司专门从事保险金信托相关业务人员向《金融时报》记者解释,对比单纯的保险产品,加上信托以后可以突破保险受益人的限制,灵活安排受益金的给付。而对比单纯的信托产品,保险的加入能够有效降低财富传承设立的门槛,具有确定杠杆和收益锁定性。
那么,保险金信托是否“高不可攀”?实际上,保险金信托的门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平安信托公司业务人员向《金融时报》记者解释道,举例来说,目前100万元保额的定额终身寿险即可达到保险金信托的设立门槛,市面上的一些此类保险,投保人只需分10年期,缴保费40万元即可。保险金信托正是通过“保险+信托”的结合,在杠杆放大保单价值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财富传承的设立门槛。
保险金信托市场广阔
影视照进现实,保险金信托有没有实践案例?某信托公司工作人员向《金融时报》记者讲了一个真实案例。
王先生是一名企业主,父母年事已高,子女在国际学校就读,分别为自己和家人投保了多种大额保单,随着保单的增多,归集和统筹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最终,王先生将自己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保单以及未来应缴纳的保费都装入保险金信托进行统筹归集管理,并将保单投保人变更为该信托公司。
“首先实现了财产的独立性。此信托架构下,已变更投保人的保单以及用于缴纳保费的资金均完全独立于王先生个人资产,实现财产的依法风险隔离,不受企业经营风险影响。在管理运作环节,未来应缴保费在信托公司的专业管理下,可进行组合投资管理。”该信托公司业务人员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按照客户需求进行组合投资管理只是其中一个落地应用。随着保险金信托的发展,当前保险金信托存在多种管理模式,已经推出的有“保险金信托+养老”“保险金信托+慈善”“保险金信托+遗嘱”等多种保险金信托业务类型。例如,华鑫信托近日落地养老需求保险金信托,融合保险保障、信托传承及养老服务三大功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金信托未来有望融入更多功能。
保险金信托是一个非常灵活的金融工具,理论上来说可以根据委托人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多种功能的植入,例如,“保险金信托+教育”“保险金信托+医疗”“保险金信托+健康”“保险金信托+公益”等。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拿“保险金信托+医疗”来说,信托公司可联合医疗机构或第三方平台,为保险金信托委托人或受益人提供预约就医、就医陪诊、远程问诊等服务,满足客户更多个性化的医疗需求。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