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银行理财收益最近“缩水”了吗?
近期,长沙某高校硕士生小沈的理财初体验便惨遭“滑铁卢”。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在某银行APP的账户,用攒下的3万元奖学金购买了标注“R2中低风险”的固收类理财产品,“本以为会稳如存款,没想到还是亏了。”小沈无奈地说道。
小沈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发现,近期有不少投资者面临着理财产品收益滑坡甚至亏损的困扰。不仅如此,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也纷纷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中银理财、建银理财、浦银理财等均发布公告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降至2%以下,下调幅度超100个基点。专业人士指出,低利率环境会导致原本“稳健”的理财产品波动加剧,投资者应重新审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投资策略。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集中下调
3月13日,中银理财发布公告称,3月18日起将调整15只理财产品份额业绩比较基准。其中一款产品“中银理财-稳富(30天持有期)3号”的业绩比较基准自4月14日起将由之前的2.70%~3.80%(年化)下调至1.75%~2.75%(年化),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出现明显下降,上限下降超过100个基点,下限下降95个基点。当日,中银理财还连续发布多条公告宣布下调多只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建银理财于3月24日宣布,由于“央行下调部分政策利率,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无风险收益出现下行,债券类资产收益降低”,其产品“嘉鑫13个月定期开放固收类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第2期”的业绩比较基准将由之前的2.3%~3.6%下调至1.0%~3.0%,下限下降130BP,幅度较大。
此外,3月25日浦发银行理财发布公告称,受无风险利率持续大幅走低的影响,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基本面、市场利率水平等市场环境因素变化,将对其产品“浦银理财月月享盈定开5号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公告显示,该产品的A类、B类、C类以及E类份额类型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另外包括光大理财、招银理财、中邮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也集中宣布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自今年2月开始便出现明显下跌趋势。信达证券银行理财月度研究报告称:“截至2025年3月2日,全市场3个月、6个月、1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下降。”
收益为何持续走低?多重因素导致
普益标准指出:“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利率维持低位、债市震荡调整以及新发理财产品收益水平下降。其中,10年期国债利率2月一度上行至1.76%,债券市场调整对理财收益产生影响,而新发产品的低收益水平进一步拉低整体市场表现。”
记者发现,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是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央行下调政策利率,从而引导市场利率进入下行区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收益率下滑现象。
此外,3月上旬至中旬债券市场收益率上升导致已发行债券价格出现下跌,这也直接影响了以债券为主要底层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导致其持有的债券市值缩水,净值下降。
但记者注意到,3月中旬至下旬债券市场收益率开始回落,截至3月26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回落至1.79%,较3月17日下降11个基点。
如何应对?不妨多元投资、静观其变
面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波动,投资者如何调整策略?记者关注到,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已经将资金“连夜赎回”,准备改变投资策略。来自上海的一位网友坦言:“R1都会亏,还不如存定期。”
有专家表示,对于风险敏感程度较高的投资者而言,应重新审视自身对潜在损失的承受能力,进行多元化投资,但也不要过度惊慌,盲目赎回。虽然目前理财产品收益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长期来看债券市场依然风险较低,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望企稳,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可能回升。投资者不妨静观其变,继续持有部分银行理财产品。
未来市场上仍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风险也依然存在。投资者应合理看待业绩比较基准,调整投资预期,理性看待产品收益的正常波动。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星源 实习生 施颖玥
编辑:吴芳